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文章,粗略的谈了谈我看这本书的想法,并没有深入下去。最近在知乎看到一篇文章,对这本书进行了批评,我想再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希望能提供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所表达的东西。
实际上,我是先在网上看的连载,题目叫作《精神病人的世界》,当时连载已基本结束,我几乎是一口气全部看完的,看完之后浑身发抖,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后来书出来,改了名字,叫作《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毫不犹豫马上买了一本,再看一遍,然后还推荐给我的朋友看。
有网友评论说,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在骗人,比如说,他说他跟精神病人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接触,其实并没有,以及书的封面上的相关宣传语,都是胡写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觉这件事情,是错误的,永远没有办法原谅,这件事情毋庸置疑,但是我认为这是作者和出版社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影响书的内容。
另外一点,如果这本书说自己是科普文章,或者说是科幻的文章,那么也是有问题的,这其实是一本幻想小说,仅此而已。但是并不是说,幻想小说就没有意义,它仍然很有意义,而且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 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看网络连载时,就看到了介绍,他说他这些故事都是从精神病人那里听来的。于是我得到的信息就是:我听到的故事将不会有任何的理论根据。如果一个人的极端想法是根据科学推理出来的,那么他不应该是精神病人,而是科学家。我觉得精神病人应该是那种有着极端世界观的人,却又无法用现有的科学去证明,甚至,他永远都无法证明的人(因为是错的),又不愿意放弃自己所坚信的世界观,从而不被当前的大众所接受,因此被当成是精神病人的那一类人。作者这样去写,我觉得他其实就相当于在序言中告诉所有人:我要开始胡说八道了。
- 胡说八道,到底有什么用?对我而言,这本书给我展示的,就是一些毫无根据,毫无逻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觉得这很好,对于人类理解或者认识这个世界,非常重要,也是人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该丢弃的一种能力。如果说这本书里面所有的想法都是这个作者自己想出来的,我只能说,这个人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 想象力丰富有什么用?科学的进步,在于怀疑,对当前的一切科学结论表示怀疑,然后用自己的想法去验证这种怀疑,如果用科学的方法得到了验证,那么怀疑得到了认可,科学得到了进步,如果想法没有被验证,说明这条怀疑的路径是错的,应该再想另外一条路。举一个例子,在很久之前,我们面对指南针的时候一定一脸的疑惑,满脑子都是问号,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咋回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一定有100种说法去解释这个东西,很可能有一种说法,是被所有人或者说大部分人接受的。可是,有怀疑的那些人,就不会接受,他们一定是持怀疑态度,然后开始想:说不定是外星人,说不定是地底下有东西,说不定是神仙。然后大家按照自己的这种怀疑去寻找答案,认为是外星人的,先办法去找外星人去,认为地底下有东西的,先办法把东西挖出来。很可能,1万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验证,9999个都失败了,可是这正是绝大部分科学进步的方法之一。我在很多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那9999个失败的人,或者失败的想法,不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相反,他们在很多时候,比正确的那个还要重要和珍贵。
-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我之所以在开篇写我看这些故事看的起鸡皮疙瘩,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终于找到了同类。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受,像书中所描述的这种想法,我也有,而且很多。如果把我的所有这些想法,都这样写出来,恐怕也能出本书。这种奇怪的想法是什么呢,比如:我觉得太阳系的这些星球,就是一个小孩儿的玻璃球,有大有小,他在拿这些玻璃球玩游戏,就好像我小时候玩的那样;我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黑盒子,一个游戏里面的场景,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类似于电子游戏中虚拟出来的人物,不过创造我们的那些“程序员”们,都是智慧高超的,让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还无法发现漏洞……等等等等,太多了。如果这样的想法,深入想下去,朝着科学的理论去思考,就是类似于科幻小说那样的故事,如果任由想法自由发展,那么就是幻想,和这本书里面描述的很多故事都类似。可是如果一个想法要想成为一个故事,一定要有很多东西需要补充,比如玩玻璃球的小孩来自哪里?为什么他玩玻璃球,玻璃球自己会转呢(自转)之类的,加入了这些,故事会更完整。可是加入的这些东西,由于我们人类的认知有限,只能按照我们现有的知识来解释来补充,很多东西都经不起推敲。别说别的,现在我们看科幻小说,发现都会有漏洞,原因是什么?因为那不是我们现在科学认为的既定事实,是幻想出来的,那么就一定有漏洞,否则就是科学论文了,不过是漏洞的多少罢了。
- 在现实世界里,我知道我是有同类的。我的一个同事,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他看,他看完和我一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知道他一定喜欢,原因就是我们平时在吃饭聊天的时候,经常会互相告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有自己的,有别人的。我们也是搞科学研究的,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科学的架构之上讨论我们的毫无逻辑根据的想法,而且我们互相之间绝对不会嘲笑对方,甚至于,还会为对方补充一些细节。我说一个最近刚发生的事,我和同事在一个出租车上,他突然跟我说,他最近刚看了一个想法,说地球上的石油啊,其实就是板块之间运动的润滑剂。我一听,哇,这个想法好奇特,真好玩。然后马上就开始幻想了,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小孩的拼图玩具,一个好玩的球,这个球上的板块可以被来回挪动,小孩有事没事就挪几下,然后地球上的板块就变了样子,地球上的石油,就是拼图板块之间的润滑剂。只不过这个时间跨度非常长,比如100万年才挪一次,挪一次,地球上的生物就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再开始。可是,出租车上的另外一个同事,对我们的这种讨论表达了嘲讽和鄙视,说胡说八道,怎么可能呢?然后开始说一些他认为不可能的原因。可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三个之间的友谊,我们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这也并没有影响我和同事之前认为的,石油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的润滑剂这件事。
- 其实如果仔细去考察,很多科幻小说,都符合我刚才说的这种特征,只不过有些人在描述这种想法的时候,愿意以现有的技术基础来推理,让人觉得更可信,有些人就天马行空的想,毫无顾忌的写,但是有一个观点一定是明确的:这些东西都无法被现有的技术来论证。刚才说了,因为如果可以论证就是论文。刘慈欣有一个小说叫做《球状闪电》,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这些球状闪电,是宏电子。这些宏电子分布在宇宙中,有些甚至相隔几百公里。我看到最后,真是叹服了,刘慈欣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我原来一直考虑的有外星或者外部的生命,都是认为他们是和我们处于两个世界、两个空间,比如四维,可是刘慈欣的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外部的文明或者生物,跟我们是重叠的,只不过比我们大太多了,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大到什么程度呢?很可能,太阳系不过是这种生物细胞中的一个小原子。可是,这种想法,你说他算啥呢?有科学依据吗?我感觉,只不过是作家在描述的时候,尽可能的将其和现有的科学联系,让人感觉好像是真的,但是很多东西其实难以进一步推敲,也是有漏洞的。
通过上述的这些篇幅,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种书,就和科幻小说、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一样,不是严谨的科学类作品。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抠这里面的漏洞,其实是把角度看歪了,力气用偏了。就好像你从来不会用科学的角度去考察哪吒的脚踩在轮子上,它到底是怎么转的这个问题一样,对于这样的书,应该更加关注这本书里面千奇百怪的想法,至于它们是不是科学的,谁能说得清楚呢?
在书里,有一个故事,说婴儿其实就像一个肿瘤,因为它的特征和肿瘤非常类似,什么都不干,还疯狂的吸取母体的营养,所以母体会想办法杀死他,于是分泌一种物体,去杀死它,但是它会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一阶段孕妇会呕吐。等婴儿长大了,说明在对抗中婴儿获胜了,孕妇也就不再呕吐了。说实话,我本能的觉得这个故事,就是胡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面,一直相信这个想法是真的,我现在真的就认为孕妇呕吐是这个原因。你说有没有科学根据,我不知道,我不是学医的,也没有精力去验证考证,有99%的可能性是胡说八道(在当前医学框架下),但是我心里愿意相信这个想法,真的挺奇怪的。
再比如说医学,中医和西医。对于中医,很多人信,更多人不信。但是现在中医在某些领域还可以跟西医抗衡。实际上,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西医比中医出现的要早1000年,西医已经发达到可以移植人脑了。这时候中医才出来,然后有一个人说西医都是错的,中医才对,然后说了一堆什么经络、脉搏、穴位之类的话,你听了肯定觉得这个人就是个精神病,胡说八道,哪有经络?哪有穴位?可是到底有没有呢?谁知道?谁可以断言呢?
如果科学是一个迷宫,会不会我们刚开始就走错了岔路呢?现在我们之所以还能继续走,只不过还没走到这条路的终点,等到走到终点,才发现,科学从刚开始的方向就错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希望有,因为这样,这世界才有意思。
我在之前的文章,关于这本书,中是这样写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震惊”,看到其中有些故事都吓的呆了,分辨不出是真还是假,幸亏当今的科学还无法证实这些观点,或者说,还无法完全证实这些观点,可是仍然无法排除这些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可是我没有像他们一样执着的去追求,去要想把事情想通透,要不然可能现在也是个精神病。我现在突然觉得精神病人可能都没有病,他们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的科学家,或者天才,他们能够想通看透全世界除了他们谁也想不通的问题,就好像很多科学理论刚提出时不被世人接受一样,我们无法理解,所以把他们当成一种病人来看待,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在维持社会安定还是阻碍社会进步。
看完这本书我对一切都产生了怀疑(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即便是被科学证明的事情,我也不再坚信,我曾经提到“信仰”这个话题,我觉得看完这本书,对我来说更难了,因为我信仰的东西,可能在别人的理论下马上就分崩离析,我害怕那种信仰坍塌的感觉,所以我宁愿什么都不信。
当时的文章里面,还同时说到了另外一本书,叫做《品水浒》,当时给我的感觉也是类似的,就觉得还可以这样想吗?但是真的就有人这样想。虽然这本书也是被一些人批判的体无完肤,可是这并不影响它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水浒》这本书,多一个角度去理解,不是挺好的吗?
当然,我再次强调,如果这本书在宣传的时候,被定为科学类、科普类书籍,那么这是一个错误,是骗人的,不可被原谅。我感觉这本书应该是心理学、社会学类的书籍。
但是无论怎样,这里面的想法,那么的千奇百怪,那么的好玩,真的已经弥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不足,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
石油是板块运动的润滑剂这个,有点意思啊!!
@cui 确实挺好玩的。
《球状闪电》也很赞,开始的研究完全走错了,后来才恍然大悟。
《品水浒》吴越的吗,我去看看。
而这本书,我吸收到的道理没有你这么宏大,我只能体会到:对于一般人来说规律是来遵守的,而对于大佬来说规律是用来推翻和重建的。科学规律是一种有边界的操作。就看你的操作溜不溜不了。
@xqiushi 对,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只能遵守现有的规则,无法打破,因为眼界和能力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