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历史,因为我喜欢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我最喜欢的历史书是《史记》和《资治通鉴》,可惜,并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读。
前一段时间把《郑和下西洋》这部电视剧看完了,感觉还不错。像这样的电视剧吧,总是有一些歌功颂德的成分,不过我看到大部分的内容还是依据历史的,和历史并没有很多的出入,并不是说历史是怎样的,但是为了剧中人物的完美硬要改变什么。
整部电视剧叫做《郑和下西洋》我觉得并不恰当,如果不是为了纪念中国的航海事业,我想这部电视剧应该叫做《永乐王朝》,其实这部电视剧并不是在演郑和,而是在演朱棣,唐国强才是男一号。
朱棣这个皇帝,目光长远,雄才大略,从整体上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是其一生并不顺利,面前的困难重重。登基前,朱棣并不是太子,太子死后,当他觉得自己肯定会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朱元璋却把太子之位给了他的孙子,朱棣的侄子,原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其实本身这也无不可,怪就怪朱允炆其人生性和善,万事以善为本,是个好人,可是没有什么大本事,如果他一直做皇帝,肯定会按照朱元璋给他指明的道路走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差错,当然肯定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是他镇不住朱棣,他这个雄才大略的叔叔。
建文元年(朱允炆登基后年号建文),朱棣起兵靖难,其实不过是给造反想个由头罢了,所谓出师不能无名,说是皇帝身边有了奸臣,而皇帝不查,所以起兵清君侧。攻入南京后,不知道是谁,好像是齐泰,对朱允炆说:皇上,你跑吧。这皇帝还真听话(从这里也看出朱允炆无谋了),说跑就跑。还想着以后再打回来,他也不想想,自己当皇帝时,拥有大军百万,朱棣才几个兵?就这都被攻入南京了,等他当皇帝了,你还怎么打回来?朱允炆一辈子注定了永远无法打败朱棣了,如果是我,我肯定不跑,你不是要清君侧吗?你清吧,清完你回去。因为皇帝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的,不过是削弱了藩王的实力而已,并不违法,老百姓才不管你这些呢,所以皇帝并不是昏君,这时候朱棣很难把朱允炆推翻自己称帝,如果朱允炆够能力,倒是还可以很好的利用朱棣这颗棋子。他这一跑跑的好啊,直接就把皇位让给朱棣了,朱棣立马公告说:皇帝已经死了。如果他不这么说,那还得找皇帝才对啊,可是既然死了,那咱们就再找个吧,大家看谁当皇帝好啊?
大臣们都说:朱棣大哥您功劳大,该您当。朱棣说:你们胡说,怎么能让我当呢,我是清君侧来了,再说让我当我跟你们急。大臣继续上书:说你要是不当我们都死给你看。朱棣说:唉,既然这么为难,那我还是先当着吧,要是有更合适的人,我让位。原话当然不是这样,不过是这么个意思。
朱棣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诛十族,被诛的是方孝孺。方孝孺有骨气,至死不渝,老子就是不服你这个反贼朱棣,然后被诛十族,不过这第十族可是费劲了,没听说过这第十族是哪一族啊,后来随便弄了些街坊邻居什么的来凑数,这一杀,就是近1000口,很残忍啊。我在看《明朝那些事》的时候,看到这一段,我在下面注释说:如果我是朱棣,我肯定不杀方孝孺,我不但不杀他,我还要让他好好活着,让他看看我是不是一个好皇帝,杀了他,他做了鬼都觉得我是个昏君。
可是历史不能改,方孝孺还是被杀了,电视剧里面放了另外一个人来完成我上面说的方孝孺应该完成的任务:王忠。此人是朱元璋派给朱允炆的太监,朱允炆逃跑后,朱棣将其留在身边。王忠发誓好好的活着,他要等着朱允炆打回来的那一天。他一直等着机会杀朱棣,所以他泡了一瓶药酒给朱棣,但是后来他看出朱棣是个好皇帝,又不想让他死了,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他喝那瓶酒,朱棣机智过人,岂能不知?于是那场戏就很精彩。朱棣死前,把王忠叫到榻前,跟他说:我都要死了,你跟我说实话,我是不是个好皇帝?王忠听完老泪纵横,说:您是个好皇帝。我想这是电视剧的编剧想通过王忠之口对朱棣这个皇帝进行评价。王忠所言,绝对发自肺腑。朱棣啊,既然能够容下一个王忠,为何容不下一个方孝孺?如果这话从方孝孺嘴里说出来,分量岂不是比王忠一个太监要重很多?
朱棣这个“好皇帝”的评价来的太不容易了,因为他做了很多当时不被人理解的事,比如郑和下西洋。郑和本身叫马和,是个太监,太监是不能参政的,可是朱棣知道郑和有能力,够忠心,把航海的任务交给别人不放心,于是他大胆启用郑和,开创了万世不朽的航海大业。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棣这个人的胸襟和气魄,却非常人能比。下西洋这件事情可是费劲了,朱元璋在位期间是明令禁海的,但是靠海的那些地方你不让他下海,他怎么生存呢,因此沿海本该富庶的地方,却总是因为穷困而发生变乱。朱棣看到了这个弊端,断然决定出海,并且允许海外贸易。至于闭关锁国带来的缺陷和允许海外贸易的好处,不用多说了,这是不需要辩论的,可是朱棣面临的压力实在是大,绝大多数的忠臣都是一本接一本的写奏折,劝其放弃这个想法,而朱棣又知道,这时候上书的大臣绝对是忠臣,又不能杀,还要好好谢谢他,这就难办了。于是朱棣想了个绝招:谁反对我让谁去办这件事。把大臣们都震住了,反对的最凶的那个人都在给皇帝造船呢,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下西洋带来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了,等到朱棣死后,他的儿子继位,表示要废除出海之举,继续禁海。这个时候,原来反对下西洋反对的最凶的大臣这时候开始反对禁海了,因为他看到了下西洋的好处,这样的大臣是绝对的忠臣。
其实我本身觉得朱棣最大的功劳并不是下西洋,而是他让解缙编纂的《永乐大典》。这个事情干得好,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啊,所以朱棣在位期间,编撰了历史上认为的最早,最全的百科全书,这是给后世子孙留下的宝贵财富,精神食粮。
其他的功绩就不再说了,想知道详细的可以猛击这里,当然最好去读一读史书。
我觉得朱棣是一个好皇帝,可是人无完人,他生性有点残暴,这也是他在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地方。是非功过,后人评说吧。
楼主,我觉得你很有主见,想和你聊聊,交朋友,给我留个联系方式吧,不比电话号码,邮箱或是QQ什么的即可
@许超 请参见我的关于页面
做人哪有必要这么有深度??
@shanshan 做男人,要有深度才行
@老杨 哈哈哈哈哈
发现您和张彬俩人讨论总是很长……
@shanshan 那是因为讨论的有深度,哈哈
方孝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诛十族的人。连他的朋友邻居们都被杀了。
人们一直赞赏方孝孺有骨气,至死不渝什么的,
有时候想想觉得因为一时的痛快而连累九族以外的人被杀其实是不可取的。
@chanthon 这就是中国人的忠义情节,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不是一时半会能改的啊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废物的朝代
@4guys 这个,此话怎讲啊?
@老杨 明朝严重的影响了中国向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且明朝算得上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4guys 这和明朝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实际上是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在作祟。
明朝最黑暗这一说,似乎也不太恰当吧,每个朝代都有鼎盛,衰落
我觉得当皇帝,不能心慈手软,你面对的对手太多。你放过别人,别人不会放过你,也许朱棣的瓜蔓抄,后人指责很多。但是当时肯定镇住了很多人的。我不了解朱棣,但是我喜欢朱棣那种霸气,没大将收拾蒙古人,自己就御驾亲征,一个字:帅!
@myonlystar 朱棣当时诛杀方孝孺,其实是因为他心虚,他自己都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不是名正言顺的,所以当方孝孺骂他反贼的时候,正好击中他的痛处,所以方孝孺被杀就不稀奇了。
@老杨 我一向认为,郑和下西洋,耗费巨资,毫无收获,对明朝的国力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明朝的灭亡有责任,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我的理解是错的
@张彬 耗费巨资是肯定的,毫无收获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myonlystar 那你说说有什么收获啊?人家荷兰等国航海之后的收获是殖民地和大量的财富,郑和下西洋做得难道不是亏本的买卖吗?对于当时的明朝有什么意义?而从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国力日渐下降,但愿这只是巧合
@张彬 第一:沟通。郑和下西洋把中国的产品带到了国外,把国外的人带到中国,中国的东西能够卖得更好。举个例子:当时全世界能够造出那么好的瓷器的国家只有中国(当然现在应该也是),如果中国只是自产自销,那产量肯定没有全世界都来买多吧。另外当时中国很多的产品技术含量很高,如同现在的美国,很多人对中国很落后的技术都很感兴趣,这也是商机;
第二:你说的荷兰,他们使用抢的,说实话,先进的国家和落后的国家做生意,也是再抢,可以说是一种不等价交换,比如有些国家没有火枪,他觉得这个东西神奇的不行,愿意出很多农产品跟你换,你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节省了多少劳动力?我们也在收获财富,不过我们的本意是用一种很温和的方式,让他们被抢了还觉得欢天喜地,像你说的荷兰那样的,人家永远当他们是强盗;
第三: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在朱棣永乐年间,你觉得这时候明朝国力如何?修大典,通运河,搬新都,那一个不是用银子砸出来的?这个时候的明朝,是很有钱的,这其中郑和下西洋是有功劳的。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朱瞻基明宣宗期间,这时候是历史上公认的“仁宣之治”,属于明朝鼎盛时期,倒是朱瞻基之后,没有人下西洋了,这时候明朝衰落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的是文明和繁荣;
第四:美国造航空母舰,得浪费多少钱财?整天有事儿没事儿各个大洋到处逛,难道美国人开着航空母舰去抢劫去了?郑和下西洋在当时就是开着航空母舰到各国去巡视,如果你想问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你看看现在美国的舰队有什么意义就知道了。
@老杨 对于你说的第一条和第四条,,对于你说的通商的作用,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和海外的通商并不多,倒是和陆地上的邻国多一些,因为即便你郑和带去了好东西,但是人家没有能力来中国做生意,当时的航海工具不能满足通商的需要.所谓的沟通,也只能是中国去别国,但是更多的是去送东西,以展示我大国形象,带回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有多少呢?这绝对是亏本的买卖,就像朝贡,上供的东西绝对没有中国还的多.
第二条,不做评论,但是人家赚了
第三条,恰恰是我认为郑和屡次下西洋,所费财力和物力巨大,然后没有带回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导致了国库的空虚,当然不是说其他工程花费少,但是其他包括运河,好歹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郑和的作用就极为有限.
第四,那是在炫耀国力,并且美国的航空母舰在冷战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和郑和下西洋完全是两个概念!
@老杨 你可以Google下 郑和下西洋 负面,早有人从经济角度论证过郑和的行为了,比我说的系统很多.
@张彬 好吧,关于这个问题就不要再讨论了,也没什么意义。至于你说的网上从经济角度论证的郑和下西洋负面影响,我当然看到过。
我个人的认为是:在郑和下西洋带来的贸易中,中国肯定是赚的,因为我觉得送的东西其实没有卖得东西多,(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至于网上说的亏了多少钱,我不确定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是赚到的钱远远不能够抵消打造船队所用的开销,海军需要造船,海军需要吃饭,这一切的开销耗费是巨大的,但是我觉得让贸易赚来的钱来弥补建造船队的钱,这本身就是不太合理的,网上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说中国亏了很多钱,其实是亏在造船和海军上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大部分军队都不是用来抢劫别人的,在平常时期这些军队一无是处,毫无用处,但是他们要消耗多少军费?这笔钱谁来算呢?那是不是说,军队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呢,也是在浪费钱财呢。别的不说,如果现在是郑和时期,把舰队开到台湾海峡,现在咱们也不用这么费劲了。郑和没有表现的和现在的美国舰队那么重要,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海上战争,如果美国舰队建造好之后也没有遇到战争,是不是那也是浪费?别的不说,甲午战争可见端倪。
不多说了,多说无益,每件事情都有好处都有坏处。倒是你,我感觉太容易被网上某些言论同化了,要有自己的判断。
@老杨 别的也不讨论了,光说下最后一句吧,其实我是先有的自己的判断,然后又去网上寻找的支持论据。
首先,我是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