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感叹,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呢?
我想,大概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过年不过年,大家吃的都差不多。这在以前,可不是。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能吃好几顿饺子,肉包子随便吃,不限制,还有各种鸡鸭鱼肉,每天都能吃到。有时候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更是有一桌子菜。现在很多人高兴的时候,改善生活了,或者得到了很大的奖励,还会说:过年了过年了!意思就是在过年期间,可以得到或者获得,平时很难获得东西,尤其是物质方面。所以很多人过年,都很高兴,这就是年味。
第二点,我觉得是依赖关系少了,尤其是对亲戚和朋友。依赖关系少了,所以亲戚朋友之间可以不用走动。在之前的很多时候,过年是一年当中唯一可以走动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有空,家里也都准备好了酒肉,不至于你去走动,人家没什么东西招待你。可是现在,因为亲戚朋友之间依赖变少,所以过年也不用走动了,也能活的好好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亲戚朋友依赖少了?因为社会进步了。
在我小时候,家里有什么事儿,都离不开亲戚朋友帮忙。我举两个例子:盖房子和娶媳妇。这两件事,算是比较重要的事儿。
盖房子的时候,如果没有亲戚朋友邻居帮忙,基本上是绝对完成不了的,除非你家里很有钱,什么都雇人做。一般人家盖房子,就是找几个大工(有盖房子技术的工人),小工(搬砖、送泥等体力活)都自己找人做。我家里当时盖房子,找了一个小型的施工队,大概不到十个人,结果邻居来了很多来帮忙干活,中午妈妈熬了一大锅的猪肉白菜炖粉条,每个人两个大馒头。房子盖的其实挺快,大概三四天就结束了。完事之后,爸爸会到各个邻居家,请他们抽个烟,或者再请他们吃个饭,这事就结束了。其他人家里盖房子,爸妈也会去帮忙。
再说娶媳妇,这可算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了。如果有人家要娶媳妇,我妈会经常往他们家里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做棉被。我小时候,邻居有人结婚,棉被都是自己做的,自己弹棉花,扯布,然后找一天,把邻居里面的一批妇女叫到自己家,几床被子,一下午就出来了。如果什么都自己做,时间紧张,根本来不及准备。还有结婚的宴席,我上初中的时候,还会帮邻居结婚的人端盘子啥的。我妈妈也会经常过去,帮忙洗洗盘子什么的。结婚结束后,新郎官一般都会到各家走一走,给男的让颗烟,然后道一声感谢,大家再简单聊聊。那时候,一个村里的人结婚,这个村里的人,都是主人公的身份,娘家人才是客人。
因为这些,邻居、亲戚、朋友之间形成很强的互相依赖关系。可是现在呢,谁还盖房子啊。就算是盖,大家都找专业的施工队了,谁都不用管,本家都站在那里监工就行了,你插手,人家施工队还不乐意,干坏了算谁的?结婚的东西,都是买的了,物流很发达,直接给你送家里去。宴席?酒店啊,吃完走人,啥都不用管。
另外,现在生产力发展了,大家都有钱了,可以比较轻松的买到各种商品和服务,对别人的依赖越来越少了。之前的人不是不想什么都雇人做,只不过,真的是花费不起。
这种依赖减少之后,过年走动,完全变成了一种负担,不再具备任何联络感情的意义(因为已经不再需要)。最近,反而同学聚会这样的场景,过年更多了,因为大家在社会上,资源不同,更加需要联络从而完成交换。
当这种走动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稀薄之后,过年大家也就不再积极走动了,大概也就是至亲的1-2家亲戚走一走,看看老人,其他的,大家就打电话拜个年,也就结束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年味淡了,反而是好事,因为表明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其实这是很矛盾的:穷的时候,年味反而足,富了之后,年味就会越来越淡。
时代变化真快,这个感觉只有我们这代人能有了。我娃根本没这种体会,他唯一的体验就是过年可以回老家放鞭炮、烟花。
@xqiushi 能回老家放鞭炮和烟花也不错了,我的娃,估计短时间之内没地方让他放鞭炮和烟花。
@老杨 最大的问题不是地方,而是,这里买不到鞭炮和烟花,你知道去哪儿买吗?
@红围脖 想买还是很容易的,很多地方都有。你往农村走走,很多地方都有店在卖。